又到了一年婚禮企劃一度的賀歲檔期,可這幾天最熱的話題不是哪個片子叫好又叫座,而是“偷票房”。
  1月23日,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拳出擊,劍指影院“偷票房”現象。日前發佈的《電影院票務管理系統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》和《關於加強電影市場管理規範電影票務系microSD統使用的通知》,規定了新標準、新規範貫徹執行的具體時間表,將利用技術護航,實現系統有“戶口”、電影票有“身份證”。
  不過ssd固態硬碟壽命,此舉能否剜除“偷票房”這顆“電影毒瘤”,不少人心裡依舊犯嘀咕。畢竟,先前有關部門出台了不少懲治措施,甚至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規範,結果都在執行環節卡殼,以至於從年頭到年尾,“偷票房”的新聞就沒消停過。
  就拿去年來說,隨著資本加速涌入,銀幕數量成倍增長,票房高歌猛進,一舉攬下217.69億元。相較於2室內設計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前全國票房不足10億元,這樣的增長速度本該令人欣慰。然而,業內人士表示,這樣的電影票房比實際數據“縮水”10%左右,這意味著201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至少被“偷”走24億元。
  對此,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不無擔憂地表示,如果票房不真實,會對行業的發展、產業的預期、行業的指導造成誤導;不少導演同樣深受其苦,著名導演杜琪預防癌症飲食峰就在《毒戰》遭遇“偷票房”時直言感到很悲哀,怒斥“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”。
  如此明目張膽的“偷票房”行為,緣何屢禁不止?電影本身質量不過硬,“醜女難嫁”是土壤;電影檔期安排不合理,“大片扎堆”是誘因;製片方、發行方和院線方分賬不均,製片發行方看院線方臉色行事是癥結;中國電影市場對票房“畸形追求”,廣闊的電影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是根本。
  “偷票房”儼然已成為業內公開的“秘密”,甚至連觀眾都知道手寫票、張冠李戴票、零元票、團購票中的貓膩。可治理之策虎頭蛇尾和觀眾熟視無睹,無意中給“偷票房”的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間,如今這一頑疾,正一步步侵蝕著電影生產鏈條中的每個環節,受傷的不只是片方,還有中國觀眾、中國電影。
  電影與觀眾就像兩個車輪,相互驅動,保護票房就是保護創作。作為觀眾,我們要做的,不是一味地抱怨中國電影不夠成熟,而是要多一分反思,多一分擔當,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電影市場健康發展,對五花八門的“偷票房”行為大聲說“不”。
  “股神”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頗耐人尋味的話:“人生就像滾雪球,需要足夠多的雪和足夠長的坡。”治理“偷票房”,何嘗不是如此?如果有足夠多的觀眾持之以恆地自覺抵制“偷票房”行為,如果電影市場建立起票房第三方監督機制,多方合力,重典嚴懲,中國電影定能披荊斬棘、療治軟肋,實現良性發展。
  (原標題:敢於向“偷票房”說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h22gharq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